問題一覧
1
下列關於我國刑法未遂犯之敘述,何者錯誤? (A)行為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不罰 (B)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行,而因己意中止或防止其結果之發生者,不罰 (C)未遂犯之處罰,以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D)未遂犯之處罰,得按既遂犯之刑減輕
B
2
下列何者並非共同正犯之要件? (A)犯意之聯絡 (B)行為之分擔 (C)唆使他人萌生犯意 (D)共同謀議之行為
C
3
下列關於共犯之敘述,何者正確? (A)以幫助他人犯罪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力,而未參與實施犯罪者,不罰 (B)教唆他人使其犯罪者,無論該被教唆者有無犯罪,均應處罰 (C)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D)以幫助他人犯罪之意思,參與實施犯罪之行為,為幫助犯,應減輕其刑
C
4
關於自首之實務運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犯人就其犯罪行為向警局自首,即便對於犯罪之原因有所隱瞞,仍符合自首之要件 (B)犯罪事實與行為人雖早經該管公務員發覺,但行為人確有到案坦承其犯罪事實,符合自首要件 (C)自首不必親自出面申告犯罪,只要向友人告知經過,即能謂自首 (D)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依法應減輕其刑
A
5
下列關於故意與過失的說明,何者錯誤? (A)行為必須出於故意或過失,才可以處罰 (B)過失犯只有法律特別規定處罰過失犯時,才予處罰 (C)甲在高速公路上採取危險方式超車,果然肇事造成他車人員死亡,甲主觀上具有殺人之直接故意 (D)甲疏於注意,將發霉之食物置於冰箱,室友乙誤食而嚴重腹瀉,甲為無認識過失
C
6
某甲因駕駛贓車時之行跡可疑,為警察駕駛巡邏車前後包夾,欲依法實施盤查,某甲思及車上置有槍枝, 恐遭發現,為脫逃而駕駛該贓車撞擊巡邏車,致使巡邏車損壞。則某甲應如何論處? (A)不構成犯罪 (B)僅成立刑法第 135 條第 1 項之妨害公務罪 (C)僅成立刑法第 138 條之損壞公務員職務上掌管物品罪 (D)成立刑法第 135 條第 1 項之妨害公務罪及同法第 138 條之損壞公務員職務上掌管物品罪
D
7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公然聚眾,意圖為強暴脅迫,已受該管公務員解散命令 3 次以上而不解散者,僅處罰首謀,其他在場之人均不予處罰 (B)公然聚眾,施強暴脅迫者,在場助勢之人,應予以處罰 (C)阻止或擾亂合法之集會,以強暴行為者,始予以處罰 (D)僅以文字煽惑他人抗拒合法之命令,不予處罰
B
8
甲之下列行為,何者構成脫逃罪? (A)被告甲遭非法拘禁,毀壞拘禁處所之柵欄脫逃 (B)法院准被告甲具保停止羈押,甲無正當理由不到庭受審而逃亡,經法院發布通緝 (C)法警持法院拘票實施拘提被告甲,甲見法警出示拘票,立即轉身逃逸 (D)警察發現甲持有海洛因毒品,以現行犯逮捕甲,甲被押解回派出所後,乘機爬窗逃逸
D
9
關於文書之敘述,何者錯誤? (A)文書之影本,實係原本內容之重複顯現,得為偽造文書罪之客體 (B)製作文書之名義人不以表明於文書為必要,只要能自文書之內容文義及附隨情況,可認係冒用他人名 義而製作者,仍應成立偽造文書罪 (C)竄改支票影本之金額,構成偽造有價證券罪 (D)偽造支票之背書,僅成立偽造文書罪
C
10
甲、乙為男女朋友,甲無意間發現乙的筆記型電腦內儲存乙與前男友丙之間的電子郵件多則,因心生妒意,乃擅自將電子郵件的檔案全數刪除。 甲的行為構成下列何種犯罪? (A)刑法第 210 條的偽造文書罪 (B)刑法第 354 條的毀損器物罪 (C)刑法第 359 條的刪除電磁紀錄罪 (D)刑法第 315 條的妨害書信秘密罪
C
11
甲為縣政府社會局科員,調派辦理災後救濟金核發業務,因與災民 A 素有怨隙,並圖撙節公款,僅發放依法應發給 A 之半數金額,致 A 災後生活窮困潦倒。甲之行為有何刑責? (A)甲構成公務員剋扣罪 (B)甲構成廢弛職務釀成災害罪 (C)甲構成公務員圖利罪 (D)甲行為僅涉行政不法,不構成刑事犯罪
A
12
有關不作為犯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純正不作為犯,乃指行為人僅能以不作為的方式,實現刑法上所規定的犯罪行為 (B)不純正不作為犯違反者乃命令規範,亦即以不作為的方式實現刑法通常以作為方式所規定的犯罪行為 (C)殺人罪的成立,行為人可以作為犯為之,也可以不作為犯為之 (D)純正不作為犯的行為態樣,在於不為規範所期待的積極行為
B
13
有關刑法第 17 條加重結果犯的論述,下列何者錯誤? (A)傷害致死罪之成立,以行為人犯故意傷害罪為前提 (B)傷害致死罪之成立,行為人前行為不構成傷害罪,縱發生死亡結果,依情形可能構成殺人罪或過 失致死罪,不成立本罪 (C)傷害致死罪之成立,如果傷害行為未遂,只要之後發生死亡的結果,犯罪成立 (D)重傷致死罪之成立,以行為人能預見死亡結果為要件
C
14
下列事實之敘述,何者有我國刑法之適用? (A)美國籍甲男,於日本東京偽造德國護照 (B)我國籍乙男,於菲律賓馬尼拉吸食安非他命 (C)南非籍丙男,於美國紐約販賣拐騙而來之越南籍幼童 (D)韓國籍丁男,於韓國首爾趁我國籍之旅客 A 酒醉時施以猥褻
C
15
甲持水果刀脅迫乙,並要求其交出財物,乙於緊急中撿起石頭防衛,丟向甲持刀的手,石頭擊中甲的手臂導致甲手臂骨折,刀也掉落,甲因疼痛 倒地哀嚎。此時,乙想起剛剛險遭甲搶劫之情形,越想越氣,遂拿起甲掉落於地上之水果刀,將倒地哀嚎的甲砍成重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持水果刀脅迫乙交出財物之行為,應構成加重強盜未遂罪 (B)乙持石頭丟向甲的手導致甲手臂骨折,仍具備傷害罪之構成要件該當性 (C)乙持石頭丟向甲的手導致甲手臂骨折之行為,係屬正當防衛而得阻卻違法 (D)乙拿起甲掉落於地上之水果刀,將甲砍成重傷係屬防衛過當
D
16
甲偽造信用卡,為測試功能先持偽卡至加油站自助加油,成功盜刷 800元。翌日,甲再持該偽卡簽帳消費購買一隻鑽錶,贈送不知情的女友乙。 依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該偽造信用卡係犯偽造支付工具罪所得之物,屬於甲所有,應依刑法第 38 條予以沒收 (B)所加油品係犯罪所得之物,因已消耗無法扣案,不諭知沒收 (C)該偽造簽帳單係犯罪所生之物,因已交付商店行使,無從諭知沒收 (D)鑽錶係犯罪所得之物,乙非明知甲之詐欺行為,故不得沒收
C
17
下列情形中,何者不得成立我國刑法上之累犯? (A)行為人於緩刑期滿未經撤銷緩刑宣告,在緩刑期滿後 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 (B)行為人先前受有期徒刑之宣告,依刑法第 41 條受易科罰金之宣告,在繳納完畢後 5 年以內故意再 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 (C)行為人先前獲判有期徒刑,入監服刑後假釋出獄,假釋期滿而未經撤銷假釋後 5 年以內故意再犯 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 (D)行為人於前罪裁判確定前受羈押,依刑法第 37 條之 2 折抵徒刑之刑期後,於所餘刑期執行完畢後 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
A
18
刑法第 140 條第 1 項侮辱公務員罪中,在相關要件的解釋上,何者錯誤? (A)對於公務員二人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為第 55 條之想像競合犯,成立二個本條犯罪 (B)只要公務員執行職務的當時視聽所能及之處所為之侮辱,皆可構成本罪 (C)侮辱行為必須在公務員執行職務的情形下,始可構成本罪 (D)本罪的客體可以為公務員,也可以是公務員依法執行的職務
A
19
甲體質特異,千杯不醉,某日飲酒駕車上路,被警員攔下酒測,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高達每公升 0.7 毫克,但仍能對答如流,亦能直線行走。依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從甲個人能力以觀,仍未達不能安全駕駛程度,因此某甲不構成刑法第 185 條之 3 之罪 (B)無論甲個人體質如何,只要吐氣酒精濃度逾越刑法第 185 條之 3 所定之數值,即具備立法者所擬制之危險,因而構成本罪 (C)甲是否構成刑法第 185 條之 3 罪名,端視其於行車路徑是否造成用路人之具體危險 (D)甲只要酒後駕車,無論吐氣所含酒精濃度如何,均已具備抽象危險,而成立刑法第 185 條之 3 之罪
B
20
公務員甲假藉公出為由,請託同事乙代其處理公文,再施用詐術使乙陷於錯誤,導致不知情之乙將不實事項登載於原由甲職務上所執掌之公文上。 關於甲之論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應成立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之直接正犯 (B)甲應成立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之間接正犯 (C)甲應成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之直接正犯 (D)甲應成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之間接正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