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覧
1
依行政院規劃,年度由 21 個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災害防救演習,國軍配合共同演練。
O
2
國軍 T91 步槍為我國外購美軍 M16 突擊步槍重新命名。
X
3
核能電廠所造成的核災問題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負責。
O
4
緊急狀況發生時,能適時執行防救處理、降低生命財產損失,是減災階段的重點
X
5
我國因地理位置,常好發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近年來以水災、火山爆發最為常見。
X
6
阿甲沒有特殊專長,動員實施時他最有可能編入「其他」類型的編組服勤。
X
7
國防部為驗證動員準備效能,年度辦理「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民安)演習」、「軍民聯合防空(萬安)演習」及「自強演習」。
O
8
射擊採臥姿時,與目標形成向右 30~45 度後臥倒,其主要用意為持槍時可使槍枝更為穩固,利於瞄準。
O
9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與任務中,搶救組應清除障礙物以協助逃生。
O
10
實彈射擊前,須遵守未穿著鋼盔及防彈背心不得進入管制線之規定。
O
11
返籍青年名冊為各學校對未納入動員準備階段服勤隊和學校防護團編組的役男、接近役齡男子、現年 16 歲以上女性學生列冊,作為動員實施階段青年服勤、返籍青年等服勤編組。
O
12
臺灣是自然災害高風險地區,一旦發生重大災害,造成的傷亡或財損往往難以估量。
O
13
全民防衛動員機制,採「計畫」與「動員」2 大體系運作。
X
14
大規模暴風雪是較不易發生在臺灣的災害。
O
15
穿脫防彈背心時應兩兩互助,除可減少穿脫時間外,也可確保穿著方式的正確性。
O
16
全民防禦作戰動員法是我國用來制定各項動員準備的法源依據。
X
17
為提升全民防衛總力,以「及時動員、及時作戰」為目標,秉持「動員作業精、部隊編成快、戰力恢復速」原則,藉由同心(人力動員)與自強(物力動員)實兵演習。
O
18
從事水上活動時,應盡可能伸展四肢,做好暖身、拉筋等動作,避免抽筋,此為救溺步驟中的「伸」。
X
19
面對複合性災害威脅,國軍依《災害防救法》及《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所律定之職責,從事災害防救各項整備工作,並在國防部統一指揮下,迅速動員救災兵力與機具投入災區,配合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全力支援救災工作,將災損減到最低。
X
20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與任務中,強制疏散不願避難的人員為避難引導組的責任。
X
21
當校園發生緊急狀況時,指揮中心需依情況調動各組織間相互支援。
O
22
我國災害防救體系區分為中央、直轄市、縣(市)政府、鄉公所、村里等五大類。
X
23
科威特因為有西方強國作為保護傘,使敵不敢進犯。
X
24
將覘孔、準星、目標連成一線,即為瞄準術語中的「瞄準圖」。
X
25
軍人核心價值是捍衛國家、保護人民,「國家、責任、榮譽」則是軍人基本信念,國軍將永續傳承優良軍風。
O
26
會報區分行政院、各部會及直轄市、縣(市)政府等 3 個層級。
O
27
以色列及瑞士之所以能在艱困的環境中生存,其防衛動員機制是重要關鍵。
O
28
校園災害防救組織的安全防護組負責蒐集、評估災害、資源與狀況等相關資訊。
X
29
學校防護團的主要責任是支援軍事作戰。
X
30
人力動員屬行政動員,由內政部負責。
O
31
災害防制應變原則的「整備」是平時透過各種因應措施,減少災害造成的危險。
X
32
如果平時的災害預防工作不周全或災害發生時的應變措施不妥慎,極可能造成師生或校園的重大傷害。
O
33
文化與民族性是瑞士堅實全民國防力量的因素之一,加上其有目共睹的常備兵力,建構出可恃的國防戰力。
X
34
地震過後若造成都會區火災或沿海地區海嘯等連帶災害,可稱為多重性災害。
X
35
災害防制的應變原則為「減災」、「整備」、「應變」、「復原」。
O
36
為提升我國建立低災害風險,於民國 79 年制定災害防救法。
X
37
在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時,應除去胸口衣物及導電物品,體毛較濃密者也應刮除,以確保貼片能正確黏貼。
O
38
屯田制與府兵制可說是我國最早的「全民防衛動員制度」。
O
39
一般常見的人為災害可能有火災、毒性化學物災害等。
O
40
為了讓青年學子瞭解全民防衛動員的意義與方式從而為社會盡一己之力,編組後備軍人複訓為必要手段。
X
41
我國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區分成三個階段。
X
42
一般學生在射擊中採臥姿時,應注意臥倒時以個人舒適度為優先。
X
43
「全面整體動員」是運用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及其他各種力量,來保障國家安全。
X
44
火災發生時切莫搭乘電梯以避免受困,同時應設法防止濃煙侵入,以延長待救時間。
O
45
動員實施階段,學校青年所需接受的訓練包括軍事、消防、宣慰、簡易急救等。
X
46
花花為具化工方面專長的高中生,在動員實施階段有可能會編入「其他」類組,因其具有提供個別專長技術協助的條件。
O
47
保衛國家安全是政府與國軍共同的責任,為此國軍全力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工作,並長期性規劃及宣導,透過持續深耕全民國防教育,增進全民之國防知能及自我防衛決心,厚植國家整體防衛力量。
X
48
常見的天然災害有水災、震災等。
O
49
瞄準點是瞄準線啟始端的一點。
X
50
為了將災害帶來的傷害減到最低,地方政府可依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指派國軍部隊提前進駐可能災區。
X
51
防災演練為防災教育的一環。
O
52
在災害防救的應變原則中,受災人員的安置屬復原重建階段。
O
53
現代化的總體作戰中,戰爭已不全然是軍隊的事,而是需發揮與運用全民防衛動員的力量,才能共同捍衛自己的家園。
O
54
「射擊八大要領」的主要目的在於希望射手能確實持槍及瞄準,以提高射擊時的穩定度。
O
55
火災、地震等天然災害的預防、應變、復原重建,其負責機關為內政部。
O
56
直轄市、縣(市)災害防救會報的責任包含決定災害防救的基本方針及督導、考核轄區內災害防救相關事項。
X
57
養成災害風險管理與災害防救能力,及熟悉編組職責與設施器材的操作技巧,是全民防衛動員教育中的重點之一。
X
58
為提升全民防衛總力,以「快速動員、快速作戰」為目標,秉持「動員作業精、部隊編成快、戰力恢復速」原則,藉由同心(人力動員)與自強(物力動員)實兵演習。
X
59
「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是強調事前的預防、計畫、準備與演練,以爭取防衛作戰勝利。
O
60
臺灣因為地理環境特殊,常有颶風、地震等天然災害。
X
61
為防制非洲豬瘟四起,應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負責疫情控制等。
X
62
一般而言,滅火時應將滅火器朝火源任意噴發藥劑。
X
63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的任務包含基本急救、傷患就醫護送。
O
64
瑞士採取「全民皆兵」的防衛策略,形成強大的自衛力量,使敵不敢進犯。
X
65
每每在重大天然災害發生後,可以看見國軍部隊投入救災或災後復原工作,切莫隨意陳情抗議指責國軍救災不力,應給予國軍適切的支持。
O
66
在動員實施階段,青年協助當地生產機構生產軍需物資屬於「生產」類別的範疇。
O
67
軍隊動員、軍需工業動員及精神動員均屬於軍事動員範疇。
X
68
一般而言,靶場設施會設置射擊線、預備線、救護站、指揮臺、目標區、彈藥分配區等。
O
69
人力動員、衛生動員及物資經濟動員均屬於行政動員範疇。
O
70
校安中心是民國 90 年教育部為有效處理我國各級學校校園災害意外事件所依法成立。
O
71
王小明為某校的住宿學生,原戶籍在外縣市,在學校防護團編組成立時,有可能會被原戶籍所在的學校納入編組。
O
72
在動員實施階段,學校青年動員服勤工作概分治安、生產、文宣、民防、救護、其他等六類。
O
73
風或重大天然災害發生後,除照實清查損失及申請補償外,應要求國軍部隊全力投入災後復原工作。
X
74
依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建立全民防衛動員體系,落實全民國防理念,結合施政作為,實施各項動員準備。
O
75
射擊八大要領的「停」為停止呼吸,主要用意在避免身體貣伏,且應以不超過 10 秒為宜。
O
76
現今我國的敵人或潛在威脅已不再只是軍事武力為主,故平時就應做好各項準備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O